相关专题: | 悼词 答谢词 讣告讣闻 挽联 祭文 吊唁词 哀悼词 安慰短信 唁电 墓志铭 碑文 清明节文稿 |
唁电范文及唁电写法,用语及注意事项唁电类型依据发布唁电一方的情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一)单位团体之间拍发的唁电 这类唁电所悼念的死者多是原机关单位或群众团体的主要的领导人或在某方面有建树,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英雄、模范、艺术家、科技工作者,还有其它方面知名人士等。这类情况往往因为发电方同逝世者不在一地,来不及前往悼念,故而以唁电形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二)以个人名义向丧家发的唁电 ... 丧葬礼仪之:西方殡葬习俗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人死后,首先在死亡地或尸体发现地的登记处进行登记,由医生或验尸人员签发书面证明,并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办理登记;而后对亲友发出通知或在报刊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仪... 丧葬礼仪之:西方葬礼禁忌丧葬礼仪之: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 男性,女性死者通用祭文男性,女性死者通用祭文(1)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等谨以清酌庶羞,致祭于某母太夫人之灵曰:嗟呼!夫人之德,钟郝流芳。夫人之誉,彤管休扬。早为人妇,相夫有光。及为人母,教子有方。待人以慈,内外皆康。持家以俭,巨细咸藏。岂期大数,遽梦黄梁。幽冥永隔,实为可伤。忝叨眷属,闻讣彷徨。爰具牲醴,奠祭于堂。仰祈灵贶,是格是尝。伏维尚飨。 男性,女性死者通用祭文(2)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等谨以刚之仪,致祭于某... 什么是祭文?祭文怎样写?什么是祭文?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 逝者祭文-给父母的祭文范文维公元XXX年XXX月XXX日,古历XXX年XXX月XXX日,节届清明,碧草泣血,儿携妻、子除草填土,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父母灵前祭曰: 父母大人生于荒乱之年,一生奔波劳碌,含辛茹苦。(可介绍生平) 父母大人为抚养我辈成人,昼耕夜织,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唯求儿女吃饱穿暖,长大体面做人;千辛万苦而未曾享一日幸福。儿犹记幼时父亲为儿洗脸,目含慈爱,如黄牛舐犊,粗糙之手饱含温情;亦不忘每逢秋雨绵绵母... 如何戴孝,戴孝的讲究!如何戴孝? 根据中国传统,服丧孝服有辈份之分: 白布——死者同辈、外亲 麻布——子女儿媳 萱布——孙侄甥 浅布——曾孙辈 黄布——玄孙辈 红布——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戴孝的讲究!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的分野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於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後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及至现今,一切已从... 治丧程序的几个基本工作治丧程序的几个基本工作: (1)到医院看望垂危病人,并到家中慰问家属,商谈办理后事的意见,着手购买一些必备的治丧用品(2)起草悼词或生平,初稿写好后征求家属、生前友好意见,经领导批准后报上级机关审定,上级批准后组织印制、发放(3)起草治丧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中包括:死亡时间、职级待遇、如何组织治丧机构、对悼词或生平中的主要评价意见、治丧规模、安葬地点、送花圈的范围、新闻报道等(4)收集整理生前友好...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儿子写给父亲的悼念词儿子写给父亲的悼念词: 例:他从身边走了,太快了,语言是冰冷的安慰; 我曾在天地广阔的胸怀沉睡过,也曾在蓝天清风的翅膀上起舞;我曾爬过某处高山,享受过一望无际的日光,做过成千上百件你们意想不到的事,翱翔、飞跃、沉浸在阳光的寂静中,在那里我追逐国锋的脚步,纵横在无人足迹的长空,向上向上直到无垠的... 什么是追悼会答谢词?答谢词是指在追悼会上,逝者的亲属对逝者表达哀思和怀念,对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感谢的专用文体,一般由长子代表全家宣读。答谢词以感谢对象为文头称呼;首先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多为逝者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整个家庭的亲戚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然后简单回顾逝者的生平业绩,并真诚表达家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和继承遗志、不断进取的积极主题;最后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1] 上一篇:追悼会答谢词例文 下一... 遗体告别仪式中家属答谢词内容(逝者姓名)同志的家属、生前好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好老师,好同事,好战友(逝者姓名)同志!在此,让我们对(逝者姓名)的英年早逝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希望他的家人节哀顺变。 (年月时间格式)凌晨2点,(逝者姓名)同志在xx医学院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xx岁。 (年月时间格式)晚,这是一个令(逝者单位)同学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晚上xx点,照例是班主任的第... 遗体告别仪式中家属答谢词范本(逝者姓名)同志的家属、生前好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的好老师,好同事,好战友(逝者姓名)同志!在此,让我们对(逝者姓名)的英年早逝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希望他的家人节哀顺变。 (年月时间格式)凌晨2点,(逝者姓名)同志在xx医学院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xx岁。 (年月时间格式)晚,这是一个令(逝者单位)同学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晚上xx点,照例是班主任的第... 遗体告别仪式中家属答谢词范例遗体告别仪式中家属答谢词范例一: 尊敬的领导同仁、戚族世友: 痛哉吾母,疾病突发,不及针药,弃世辞尘,瞑目长逝,享寿六二。 慈亲辛劳,克俭克勤,奉侍翁姑,恭敬孝顺,妯娌相处,相敬相亲。养儿育女,万苦千辛,一生劳累,壶范垂型,懿德流芳。 嗟余不孝,祸及慈亲,泣血顿首,痛切肝肠。尊承严命,泣卜吉日,薄酒祭奠,聊表孝心。 丧事期间,领导同仁,戚族世友,顷奉唁函,莅临哀悼,并承厚仪,敬领之下,感及殁存。多... 什么是丧葬,丧葬习俗有什么?老人逝世,俗说“归家”、“过身”、“过背”、“老掉”。 什么是丧葬,丧葬习俗有什么?入殓,俗说“入棺”、“收殓”。安葬,俗说“过山”、“出葬”。办丧事,俗说“做白喜事”或做“丧事”。入殓、出殡、安葬(俗称“落事”)都要请堪舆(俗称“地理先生”)择“吉日、吉时”和安葬的“风水宝地”。 什么是丧葬,丧葬习俗有什么?入殓:事前孝子孝孙(男丁)穿孝服由吹鼓乐师导引到平时吃水的井里或塘里用水桶取少量水,丢几... 先秦时期的南阳丧葬习俗(1)一、先秦时期的南阳葬俗 殷代以前,人们已有了希望灵魂不死的观念。至殷商时期,这一观念愈加丰富和强化,认为死亡观念从来与生命意识分不开,灵魂来自于天,属阳,主管人的精神知觉;魄来自于地,属阴,主管人的形骸血肉。魂魄相合人则生,相散人则亡。二者离散之后,魂升天,魄入地,最后复归于天地之气。魂入天后转化为神,魄入地后腐化成水归入土壤,魂对后人有庇护之效,先人的魂魄得到后人的无限崇拜。这就是为什么在殷商... 先秦时期的南阳丧葬习俗(2)二、秦汉时期南阳的葬俗 秦国经过苦心经营,终于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国的空前强大,使得秦王朝的皇陵也表现出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气势。雄伟的布局,高大的墙垣,华丽的寝殿,坚固的坟丘,丰富的陪葬,成为后来王者陵墓的样板。 上有所爱,下必甚之。由于秦王朝崇尚厚葬,作为一种风俗,它并不因秦之灭亡而销声匿迹。它对于两汉的丧葬习俗,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然,由秦至两汉的厚葬风,表面上看是统治阶级身体力行... 先秦时期的南阳丧葬习俗(3)三、三国至明清南阳的葬俗 东汉中期以后,封建王朝即将走完一个王朝由创建、鼎盛、衰退、灭亡这一周期,政治上的倒行逆施使得战乱频仍,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外来佛教乘虚而入,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思想空间,它宣扬的精神灵魂永生、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观念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加上东汉中期道教开始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的道士,他们积极参与民间祭祀活动,宣扬通过咒、符等手段加强对往来自... 先秦时期的南阳丧葬习俗(4)四、近代以来南阳的葬俗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丧葬礼俗制度。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影响,丧葬礼仪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而民间丧葬风俗,正如上文所述,则变化较小,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民间丧葬风俗的传承与变革,与时代社会文化变迁转型的广度及深度之关联性不大,民间对官方所制定的新式丧礼遵行甚少,即使有所改革,旋即回复旧俗,仍然广泛地实行着传统丧俗。即使传统丧俗中的某些陋习恶... 拉祜族丧葬习俗的丧葬习俗拉祜族祟拜祖先,对丧葬很重视。本民族传统的葬法是火葬。也有些地方采用士葬,全村有集体墓地,垒石为坟。新丧三日之内,家人要用篙枝做筷子吃饭,以示哀悼。整个村寨也要停止生产一天,不舂米,表示哀掉。 拉祜族禁忌 拉祜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南部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个地区。人口虽少但也有其独特的禁忌。 (1)宗教信仰禁忌。送火神鬼的晚... 嵊泗渔岛的丧葬礼仪习俗嵊泗渔岛的丧葬习俗,十分明显地继承了吴越古风,具体与宁波沿海相类似,但因地处外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艰难的生存条件,又使嵊泗渔岛的丧葬习俗有其独特的悲壮凄凉之风。 嵊泗渔遍的丧葬过程中,也有筑寿域即俗呼做寿坟、送终、穿寿衣、报丧、守灵、吊仪、丧服、大殓俗称入殓、开吊、上饭、孝榜、堂祭、出殡俗... 江苏京口旗营的丧葬习俗清顺治年间,八旗兵在京口扎营,把满族的风俗习惯也带到镇江,使镇江这个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习俗更加丰富。 京口旗营的丧葬习俗是很有讲究的, 京口旗营满人的丧葬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前,奉行火化制,丧葬的费用很少。遇有丧事,都用事益局出售的烧材,当日死、当日殓、当日即抬往北门烧人台火化。当时,事益局是旗红的称“红寿桃”。烧费仅二百文。一般在火化后三日检收余骨装入红布袋,用坛子装好,寄放在... 宁夏回族丧葬习俗的历史传承回族的丧葬习俗,是人结束一生后,由亲属、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祷的一种活动,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他的地位再高,钱财再多,寿命再长,都会有死亡这样一个不可抗拒和避免的日子。但是,作为在世的人,对于死亡,不讲贵贱,不论贫富,不管是子孙满堂,还是鳏寡孤独的人,一律要尽埋葬的责任,并要葬之以礼。回族的丧葬习俗,既有回回民... 江西丧葬礼仪习俗:整容化妆这种古老的“饰终”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让亲人体面地走完最后的路程,不仅仅是家属的愿望,也是殡仪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穿衣和整容应该是两项内容,过去的旧习俗,穿衣是要在人快要去逝的时候举行的仪式,大多是亲朋好友来做。现在穿衣可以在太平间进行,也可以在殡仪馆进行。有一点,就是家属需要选定寿衣,殡仪馆和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都有出售。大街上也有专门出售寿衣花圈的店铺,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店... 甘肃陇南地区汉族丧葬习俗甘肃陇南地区汉族丧葬习俗:老人死去,名曰“过世”,“去世”,或“谢世”,所谓“红白喜事”之“白喜事”,就指为去世老人办丧事,一般人家均用棺材,实行土葬。 甘肃陇南地区汉族丧葬习俗:送终:老人病危,亲朋邻里带礼物(多为食品)探视,多说吉祥宽心话。临终前家族诀别。子女出门在个者接到父母病危消息后须星夜赶回,在断气之前赶到,谓之“跟气”。 甘肃陇南地区汉族丧葬习俗:停灵:为死... 台湾泰雅人的丧葬礼仪泰雅人认为死亡是灵魂出窍不归。凡是在家去世,而且有亲属在身边的,就是善终;死于野外、被害等非常自然死亡,以及自杀、难产死亡等均属恶死。 善终之人断气时必须由亲人抚其右手,如果断气时没有亲人在场,也是不吉利的,需要请女巫禳祓。断气时。亲属应让死者合上双眼,如果眼白外露,就会被认为家中还要继续死人。断气后,由亲人为其梳洗,换上盛装,穿胸衣,戴首饰、耳饰、臂饰,用一块布铺在地上,把尸体放在上面,... 新疆达斡尔族丧葬习俗新疆达斡尔族丧葬习俗: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集中在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4300多人(1982年),是我区人口较少的民族。 他们的人口虽然少,但沿袭下来的丧葬习俗却十分讲究。达斡尔族对老人去世后的安葬十分隆重。 若老人去世时,先由一位长者为他更换衣服、剃头、剪指甲。、洗脸,然后装入棺材。并将死者生前用过的碗、筷、烟具、锅、小刀和米、面等东西,要用线网包起... 广西回族民间丧葬习俗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约有40万人,信仰伊期兰教。回族同胞非常讲卫生,无论是去礼拜、赞圣,还是与死者遗体告别,人人都要认真沐浴,随时保持内外清洁。 回族人,不论什么原因,死在何地,都要抬到清真寺,然后从那里发葬。凡是在回族居住地死亡的人,不管他的国籍、肝胆色、官职大小、富贵贫贱,回民们只要耳闻目睹,都要去帮助料理... 广东“穿底姑婆”的葬俗姑婆,即孤婆,终生不嫁的自梳女的俗称。几个自梳女住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房屋叫“姑婆屋”或“孤婆屋”。自梳女的行为要受族规约束,不得随便接近男子,更不得与男子有私情。凡被指为做出伤风败俗事的自梳女,就被称为“穿底姑婆”。 村中出了穿底姑婆,族长和祠堂司理就抬着猪笼到该女子的娘家,要她的父母交出女儿,然后五花大绑,装入猪笼,抬到祠堂前,敲响铜锣,齐集族人,当众宣布“罪状”后,抬着猪笼至河边,绑上... 维吾尔族风俗-民族葬礼维吾尔族的葬礼是一件隆重而又严肃的礼仪。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后,葬礼仪式皆按伊斯兰教的礼仪进行,盛行土葬。维吾尔人认为在星期五、肉孜节、古尔邦节去世是死者的幸福。 许多民族都有“落叶归根”的习俗,而维吾尔族却更为讲究这一点,他们愿意在自己家一两天也可以,但最多不超过三天,以免尸体腐烂。葬前,要由专门的人员为死者净身,一般请清真寺的买僧和一、两位年长的男性为死者净身,若死者是女的,则请年长的妇女或布... 乞早投生 奇特的珞巴族树葬珞巴族家庭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力图以此慰藉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怀念之情。珞巴族多采用土葬和树葬,礼俗相当复杂,禁忌繁多,以示尽了孝道。 病人去世后,通常由背尸人来料理。将死者头朝外,以示他已经“走”了。人死后,忌说死字,一般称“走了”、“老了”、“去世了”,或称“没有了”。在给去世者洗澡时,洗澡水中一般用艾叶和桂树叶,从头往下洗。寿衣不用皮毛和绸缎,... 生生死死不离大山—仡佬族的丧葬习俗仡佬族当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活着的人深感哀痛,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丧事,以寄托哀思,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文化。 丧事礼仪纷繁复杂。一般有为之亡人洗身、换衣、装殓、开路、跷棺、择地、安葬等仪式。仡佬人认为父母的亡灵有三重意向,一是要去与先祖相会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群体生活,其生活方式要与先祖桢;二是要像在世一样生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