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列传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时,无论是持家、品德、学向、技艺、政绩、功业等的巨细,浓缩为一份个人的历史挡案,以补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国史的不敷。也是墓志断代实在证。
例如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地区"蛮獠"与海盗啸乱,朝廷派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3删人(计58姓),前往征伐6其子元光13岁被乡荐第一,随父出征,陈政母亲魏母(敬),年过古稀,也提兵数千支援,终于平定多起叛乱,实行军垦,教民学习中原文化与先进的耕织技术,元光在其父死后18岁承继父职.,对叛乱者恩威并施,提倡58姓携将士与当居民自由通婚联姻,出海网鱼经商,使荒凉的大片粤闽地面,进人礼节之邦,他还疏清建置漳州等郡县,升为刺史。
一次征战中,元光以身殉国,年仅54岁。由于陈氏父子祖孙数代的忠骨均埋葬于漳州、云霄一带,黎民们奉他为"开漳圣王"(宋、明清等朝也以此号追谥),为之修墓建庙,至 今仅台湾就有开漳圣王庙百余座。希奇的是这么一个有劳苦功高的家族,其主要人物在旧、新《唐书》中未立列传。难怪后人在陈圣庙前刻上对子:"正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为其鸣不平。
随着海峡各方面交流的扩大,当年随陈氏子父远征的58姓中的陈、郑、林、胡、黄、汪、赵、詹、丘等在闽、台或海外成为大族或富户。借助学者们从墓志、谱谍、神道碑酌记载,研究效果连续到河南固始、新郑等地来寻根问祖;郑成功的后人,也据墓志、方志得悉其祖宗也是随陈政父子人闽的58姓中的一支姓氏。
墓志铭它包括志与铭两个局部。铭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好事事迹的。铭是用韵文归纳综合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哀悼、慰藉、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怀的。
但也有只用碑记(文)或碑铭的。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它开始是刻(或铸)在铜鼎上;以后也刻在石碑、金属板等器物上,或以称好事,或以申鉴戒,逐渐演酿成独立的文体b刘勰著的《文心雕龙》中有《铭箴》篇。萧统编选的《昭明文选》中有班固等人的铭文五篇;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中有刘禹锡的《陋室铭》,至今传诵。铭文精短活泼,或用骚体,或类五、七言诗歌或似佛家倡语,或同警世格言,妙语珠玑而不浮华,蕴藏哲理而不晦涩。
网上祭奠亲人,清明扫墓祭祀,虚拟墓地陵园,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