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礼仪活动中,常常听到司仪说:“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初献高香三柱,亚献香茗三杯,终献鲜花三束。”
为什么在礼仪活动中常听到“三”而听不到“二”呢?这要从中国的文化传统说起。
在中国,数字三、六、九除了代表具体的数目之外,还有“多”和“最”的意思。在古语里有很多与“三”有关的词语,如“一而再,再而三”、“事不过三”、“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吾师”等。
在鞠躬礼中,三鞠躬是最恭敬的礼节。参加追悼会,向遗体告别时进行三鞠躬;在喜庆的结婚仪式中,新郎新娘三鞠躬,都是最高的礼节。而一鞠躬,几乎适用于一切社交场合:晚辈对长辈、学生对教师、下级对上级或同事之间以及讲演者、表演者对听众、观众等都行一鞠躬礼。过去在丧葬活动中,守孝要三年,表示“最孝”,现在的默哀三分钟,表示“最悲伤”,如此等等。
二”不像“三”那样还具有其他意思,是一个单纯的数词或序数词,是一系列数字中的一个。如果在“二”后面接“三”,那么“三”就失去了作为“多”、“最”的意义。因而在表示“最多”、“最敬”、“最亲”等场合,礼仪人员不会将“二”与“三”连用,将“二”用“再”、“亚”、“次”等词汇来代替。同时,由于“再”字本身又有“多”的意思,所以礼仪人员常说“再鞠躬”而不说“二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