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丧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家人XXX叩禀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2.立丧榜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
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白事操办之风俗习尚见闻分述在下面
旧时办白事的整个内容并非能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包含了许多从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难以考证的习俗,那些繁琐的风俗习尚有的有“出处”或寓义,有的则只是相沿成习地流传下来。而且随地区不同,习俗也有异。如天津和北京在办白事上就有出入,仅天津在这一方面又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也有区别。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
白事操办之灵堂的布置1.室内布置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2.外厢布置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
白事操办之入殓前后如果说上述各项不过都是一些旧社会常有封建余毒的排场,下面再揭露一下种种纯属迷信色彩的“过场”与举动。1.转咒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会做生意,如有的庙专门派和尚到处探听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杆,就抢着去转咒。这以后所有念经活动就得请他们庙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财路。2.迎材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
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
白事操办之小殓及孝服1.小碱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2.领香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灵前有小...
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在下面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在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它在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而在办白事这一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如“杠房”,那时杠房在社会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晚清干这一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一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与...
办丧事的经验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你的家人或亲友有不幸的消息传来时,最主要的是应力持镇静,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固然悲伤是情理中的事,但在悲伤之中,如能保持一分冷静,必定有助于即将进行的丧礼。
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通常可能发生的事例而言,不外下列三种:
一、意外事件突然发生:如心脏病突发,脑血管栓塞急救无效,遭遇车祸,飞机失事或自杀等。
二、久病难治,医师束手无策,已嘱办理后事。...
水葬丧葬旧俗,葬法之一。旧时在我国西藏和川滇地区的藏族、门巴族流行此俗。多用于夭折的小孩和患传染病而死的贫民。用绳将死者头部和膝盖绑在一起,双臂插入膝弯下,呈坐姿,由司葬人将其背至河边,将尸体肢解,丢入水中,或全尸投水。我国羌、傣等族也有流行,但不以刀解尸。此俗易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有诸多流弊,经历代革新,已逐渐消亡。
在网上...
风葬鄂温克和鄂伦春族古老的丧葬方式。架棺或尸体于野外的木架上,使其自然风化。风葬的棺木有木板做的,也有柳条编的,更原始的则用桦树皮或苇子包裹尸体。基诺族对非正常死亡(如妇女难产)的丧葬方式。在坟地搭一木架,置棺于上,任风吹雨打,腐烂为止。四川甘孜地区康定一带藏族葬俗。人死后,挂于墙壁风干,状如傀儡,俗称“风干”,这是风葬的一种特殊形式。
...
浮厝俗称丘子。即用砖石将棺木围砌于地上,暂不入土归葬,称为浮厝。有两种情况可做浮厝处理。一是远离故土或身在异国,一时难回故里或难回国奔丧者,可作浮厝暂寄,待条件允许,可运回故里殡葬或奔丧的。是新择茔地,妻先亡者,得将妻棺浮厝于新择茔地地面,待夫故时同时下葬。但浮厝时,一切丧事活动照常规进行。
用户登录...
三宝殉葬鄂伦春族丧葬旧俗。成年男子死后,经沐浴,装殓于桦树皮制的棺材内,悬于枝干茂密的大红松土,风葬一年。第二年,死者周年时取下尸骨,用其生前三宝(猎马、猎犬、猎刀)殉葬。猎刀与遗骨放置一起,猎犬用枪击毙,猎马四蹄紧绑在几棵大树上,由“萨满”喃神后,用利斧猛劈马头致死,然后将三宝与死者尸骨一同埋葬。参加葬礼者喝酒喊叫,悼念死者。
&nbs...
裸葬,不为死者具衣衾、棺椁,赤身而葬谓之裸葬。汉族古代葬法。据《汉书·杨王孙传》载:西汉杨王孙学黄老之术,死前谓其子曰:“吾欲臝(裸)葬,以反(返)吾真。”他不满世俗厚葬之风,决意裸葬,以布囊盛尸,入葬时从足引脱其囊,以向亲土,以矫世风。故后世常以“亲土”为裸葬的代称,是古人葬之遗风。高山族葬法之一。人死后,脱去其衣,以鹿皮裹之,亲属四人将其抬至山上,展开鹿皮,...
用草裹尸或盖尸而葬。汉族葬法之一,古称“槁丧”。槁,指草和稻麦之类的杆子。汉族在未有棺葬之前,多用草葬。《吴越春秋》:“死则裹以茅,投于中野”庶人多用此葬法。后来也指草草安葬。旧时南方有些农村,凡未足寿(满三十六岁)者死后,不用棺木,用稻草裹尸而葬。白族葬法之一,流行于云南碧江县山区的白族地区。将死骨置于木板上,用房上草密盖尸上,然后用土深埋,垒石土上,坟前竖立...
尸体防腐服务的技术规范是:掌握配置和使用各种防腐固定剂,掌握防腐固定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全面掌握防腐技术,能配制性能优良的防腐剂;对尸体进行短期保存性防腐,能根据尸体所需保存时间的长短,选择可行的防腐固定方法;对尸体进行防腐前的一般整形处理,排除腹水,采取妥善保存措施,使经过防腐灌注处理后的尸体达到防腐、防霉、防变色、防变形的效果,使保色、保形和复形自然,掌握...
土葬给于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后,有了明显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至秦汉时期,统治者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为同,禁民火葬,土葬遂成为汉民族的通用葬式,并世代沿袭。土葬之俗,在多数地区实行一次葬法,但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也实行二次葬法或多次复葬法。我国土葬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式特点虽有差别,但其基本观念都一样,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入土为安...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
(1)记叙式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通常的宣读体悼词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2)议论式悼词。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叙事。它常见于书面体的哀悼文章。 (3)抒情式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结合叙事或议论。
...
1、 由主持人宣布“某某某同志的追悼会”正式开始;
2、 由乐队奏哀乐(或播放哀乐);
3、 向死者默哀致敬(1~3分钟),哀毕;
4、 致悼词(由主持人或另安排人);
5、 死者亲属讲话,多为感谢来宾对丧事的襄助之言。
6、 来宾讲话(如死者单位代表、死者生前朋友及街坊等,此项的安排视情况而定);
7、&nb...
网上祭奠亲人,清明扫墓祭祀,虚拟墓地陵园,尽在...
碑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碑文,仅指为制作碑刻而写的文字,广义的碑文指的是所有刻在碑上的文字。
俗习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碑的出现,当时的碑,如宫馆中的测影碑,宗庙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来有人刻上相应的文字,就逐渐形成各种碑文。
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
讣闻是报丧的意思,是将人死了的消息报告给大家。讣闻又有"讣告"、"讣贴"二种。
1.讣告讣告,又叫"讣文",是一种报丧的文书。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治丧委员会发出的。讣告应该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一周之前发出,以便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送花圈、花篮、挽联、挽幛、挽幅等。
讣告发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委派专人送达,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或电话、电报、传真和发电子邮件等向社会发出...
唁电是以电报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的一种文体,是死者亲友使用频率较高的致哀形式。重要人物的唁电除直接发给丧家外,还要登报、广播。
1.唁电的类型和格式
(1)领导机关、群众团体向丧家发的唁电。这种致哀对象多是原机关和群众团体的重要领导人或者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由于发电机关或团体与逝世...
写唁电应注意的事项
1,发唁电者的悲恸悼念的感情应浸透电文。唁电要写得深沉、纯朴、自然、催人泪下,万万不可油腔滑调、滥用修饰语。
2,叙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情操、功绩时,要突出本质方面,不可一一赘述或本末倒置。
3,语言要精炼、概括、朴实,文字要简短。
网上祭奠亲人,清明扫墓祭祀,虚拟墓地陵园,尽在...
1.席位的安排 追悼会上应根据参加者的不同身份安排不同的席位。亲属站在会场的前排,其余人站在后排。民间长子为丧主,即以他的名义办丧事,长子长媳站最前排,后面是次子次媳,再后是女儿女婿等。它体现了传统的血缘宗法精神。如果有领导参加,则应站在前排。司仪站在前排的左侧,这样可以面对亲属,也可以面对其...
遗体告别,在我国呈现了仪式的多样化,即所谓的“十里不同俗”。即使在上海郊区,对于寿终在家的老人,其遗体也要搁置一、二天,待各种仪式办完后,再到火葬场火化,而在火葬场的遗体告别仪式则十分简单。
一、遗体告别过程的基本特征:
1、时间的短暂性。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几家殡仪馆中,通常是一小时,个别在时间上长一些。因此,人们要抓紧和抓住这...
xx同志加入劳动20多年来,忠于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拥护党的路线、目标和政策。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扎实劳动,特别在区机关接待处和招待所劳动期间,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全区的接待会务劳动做出了积极进献。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刚正办事,廉洁自律,体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情操。他胸怀坦荡,为人正直,团结同志,热心助人,深受大众的尊重。许新刚同志以他模范的言...
哀悼父亲
我怎么也没想到,我从美国赶回来的第二天,父亲便急忙地走了,永远地走了。父亲是在早晨逝世的,下午我们便送他上山了。我双手捧着父亲的灵牌,麻痹地走着,眼泪早已哭干,思维也处于麻痹。这一切好像是一个梦,还没等我反响过来,父亲便从人世间消失了。那天我甚至已不知道伤心,伤心是第二天我的思维从呆滞中苏醒过来后的事,而我的伤心中更是含有深深的悔恨和愧疚。由于,按原计划,我本该是可以提早5天回到家里看望...
封建社会中,土葬厚葬占据统治地位,然而薄葬和厚葬的两种思想斗争却没有停止过。在葬法上,或葬在古代就油,从1945年发掘的甘肃省临挑市洼由史前遗址中,发现盛有人类火化后骨灰的大陶罐。说明在史前就有了火葬,具有文字可靠证,在先秦就有火葬,后又盛行于唐宋,哀征于明清。《墨子。节葬》记载“秦之西有议渠之国其亲戚死,聚柴薪而走之”《列子。杨朱篇》有晏平仲关于尸体处置的记载...
讣告,又称“讣文”、“讣闻”。“讣”是告丧的意思,就是将人死了的消息告诉亲友。讣告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一般式、公告式和简便式。 一、一般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开头一行的中间写“讣告”两字,或在讣告前冠以死者名字,如×××讣告。 (二)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 (三)简介死者生平。这是指死者生前重大的、具有代表性的...
讣告,又称“讣文”、“讣闻”。“讣”是告丧的意思,就是将人死了的消息告诉亲友。讣告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一般式、公告式和简便式。 二、公告式 这种形式的讣告比一般式讣告要隆重、庄严得多。这种讣告往往是根据死者的职务、身份,由党和国家或一定级别的机关、团体等作出决定发出的,它往往由公告本身及其他文件(消息)共同组成。在内容上与一般式讣告基本无异,但在结构安排上有显著不同。这类讣告的写法:
(一)...
讣告,又称“讣文”、“讣闻”。“讣”是告丧的意思,就是将人死了的消息告诉亲友。讣告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一般式、公告式和简便式。
三、新闻报道式这种形式常作为一则消息在报纸上公布。内容和形式都很简单。 例: 孙×同志逝世×××××厂党委书记孙×同志因病于200×年×月×日逝世,终年××岁。孙×同志19××年×月参加革命工作,19××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从内容上看,虽未写明是讣告,但它分明是专...
唁电是向丧家表示吊问的电报。它既可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又可以向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安慰。唁电的语言,要写得精炼、朴实,文字要简短。
一、交际电报现成辞句(不附礼金者)
(一)吊唁丧亡殡葬 安窆之日,道远未能趋前执绋为歉,谨此申奠。 远道闻讣,莫名惊悼,特电慰唁,尚乞珍重。 顷闻猝遭大战,无任痛悼,尚祈节哀顺变,勉襄大事。 闻遭丧明之痛,尚希付诸达观为盼。 融闻噩耗,曷胜悲悼,...
唁电是向丧家表示吊问的电报。它既可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又可以向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安慰。唁电的语言,要写得精炼、朴实,文字要简短。
二、交际电报现成辞句(附礼金者)
(一)吊唁丧亡殡葬 远道闻讣,不获躬亲执绋为歉,谨奉奠仪,以代楮敬。 灵榇安窆,愧未执绋,特奉菲仪,藉申奠敬。 噩耗传来,曷胜惊悼,谨具微仪,用代刍香。
(二)吊唁的答谢 顷承电唁,并蒙惠赐奠仪××元,特此叩谢...
寿终正寝男丧用。如死于非命(即自杀、淹死、意外等)不能用“寿终正寝”,只能用“终”或“卒”。
寿终内寝女丧用。死于非命也不能用寿终内寝。
初终凡人初终时,其家中男女哭泣尽哀,而后举尸出于内堂,置以灵床,依礼设帏,但是帏外暂不设灵位,以便棺殓。
成殓举尸之前,整理服装,以绸掩面,占时死后约经24小时而殓,既殓入棺,丧主等凭棺而泣,而后盖棺叫柩。
享寿60岁以上用“享寿”,不及60...
追悼会的顺序
一、祭礼开始。
二、全体肃立。
三、奏哀乐。
四、献花。
五、读祭文。
六、奏哀乐。
七、向灵前行礼三鞠躬。
八、来宾致祭一鞠躬。
九、演说(即讲述亡故者以前对社会的贡献等)。
十、奏哀乐。
十一、遗属谢来宾一鞠躬。
十二、礼成。
[1]
上一篇:丧葬柬帖常用词语
下一篇:悼词
...
诔辞、哀辞、吊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也是现代悼词的前身。 现代悼词有三个特征: 一、总结死者生平业绩并充分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的基调和内容。它不像古代的哀辞那样,一味宣泄个人的哀痛之情,充满悲惨的情调,使人感到愁闷压抑。现代悼词是面向现在和将来,强调化悲痛为力量。
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但它们的语言风格都大体相同,那就是务求...
记叙式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论。这是现代悼词最常见的类型。
例: 在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邓小平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衷心敬爱的领导人,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
议论式悼词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打情或叙事。它常见于书面体的哀悼文章。
例文:
永恒的纪念与景仰 茅盾
一九四四年最后那一天将是反法西斯的文化战士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反法西斯的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罗曼·罗兰,是在十二月三十日逝世的。
对于我们中国的知识者群,罗曼·罗兰不是一个生疏的名氏。他的巨著《...
抒情式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结合叙事或议论。
例: 罗曼·罗兰悼辞 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家里有了丧事,想把死者的肖像留下来,就请画家画像,并请文人在像上题字。现在照相方便,将死者的照片放大挂在灵堂前,但题的文字已不多见。现录一二,以供用时参考。
一、男丧通用 归真返朴音容宛在道范长存福寿全归 二、女丧通用 女宗安仰宝婺星沉驾返瑶池懿范长存
[1]
上一篇:耶稣教式丧祭礼节
相关文章
挽联怎么写
挽联集
<
...
世界各国风俗民情不同,丧葬中的忌讳也各有不同。
在日本,人们在参加葬仪时,忌讳使用“再三再四”、“一个接一个”、“频繁”、“不久”、“又”这些字词。要穿素装,男子穿黑色西装或燕尾服,系黑色领带。女子也要穿黑色套装或黑色连衣裙。如果死者不是近亲,参加葬仪时可佩带白色项链和戒指。葬仪中千万不要戏笑、喧哗。 &...
骨灰的八种安葬方式:
1.骨灰林:将骨灰埋入选择好的树下,做简单标记。
2.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3.骨灰撒海:随时办理登记手续。
4.骨灰堂:室内骨灰架寄存,是目前骨灰安放的主要方式。
5.骨灰墙:在墙壁上砌格子,将骨灰盒放入,用石板封闭。
6.骨灰亭:亭式建筑,亭内、外墙可以存放骨灰,类似骨灰墙寄存。
7.骨灰廊:彩画地上长廊,墙内存放骨灰,石板封闭。
8.骨灰深葬:将骨灰存入地下...
网上祭奠亲人,清明扫墓祭祀,虚拟墓地陵园,尽在...
丧葬办理程序(网上祭奠亲人,清明扫墓祭祀,虚拟墓地陵园,尽在...
什么是寿衣?
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如何选择寿衣?
现在,寿衣品种和花色已呈多样化,人们在剔除封建糟粕的同时,对民间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和改良,以满足丧家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寿衣在款式上也有性别、年龄的区别,其中性别差异明显而年龄差异些微。按照民间习俗,我国向来把...
何谓丧事?
丧事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
丧事烦琐,讲究封建礼仪,主要过程有:
送终长辈绝气前,晚辈守在身旁,直到咽气,谓之“送终”。
更衣死者在弥留之际,脱下旧衣,更换寿衣,用白线扎腿,根数与卒年龄相等。
报丧人死后立即派人去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烧倒头车人死后,全家痛哭,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孝女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谓之...
挽联下联有5种写法:
(一)妻子名字后边子、女,媳,婿、孙、外孙的名字分开层次,如“妻××率子×××,×××、女×××,×××、媳×××,×××、婿×××,×××,孙子×××,外孙×××。
(二)妻子名字后边的子女名字,不分男女,按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如:妻××率×××,×××,×××,×××...
下葬仪式的一般程序: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下葬之前还要由死...
泰国丧葬忌讳,--泰国的死人姓氏是用红色写的,所以平时最忌红色,认为红色不吉利。所以平时绝不用红色笔签名。在中国,旧的丧葬礼规矩特别多,在丧葬中也是如此,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有数不清的讲究,丧葬礼仪相当繁杂。沿袭到现在而且又比较普遍的主要丧葬忌讳有:一是忌穿彩服,暇丧或吊丧时主要应穿黑、白两色的服装。如果死了人,还穿得花花绿绿,就被视为对死者不尊敬。二是...
灵堂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灵堂两侧多挂有挽联,多少不一;民间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幛悬于两侧,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祭物,多为菜肴果品之类,两旁香烛高烧;灵柩置于供桌之后。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灵堂门外左右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守灵...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在民间的习俗里,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殓衣又忌讳用皮毛制作。兽皮,虽然是难得的贵物,但是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没有益处,留下来对生者倒还可以有用。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兽皮做被子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
吊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
什么是吊丧?
吊丧是去逝者的灵堂吊唁。
如何吊丧?
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去灵堂还是去参加追悼会,都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切忌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有些人浓装艳抹、披红戴绿也是不应该的。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丧家的不礼貌,是吊丧的大忌。
...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
墓碑文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在...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网上祭奠...
1:什么是悼词?
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的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充分肯定死者对社会的贡献,真诚表达生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是现代悼词的基本特征。化悲痛为力量的主题,形成了现代悼词的基调。
悼词的一个典型范例: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